-
在道路运输毒性物质过程中,应随车携带( )。
- A:苫布
- B:麻袋
- C:防毒面具
-
储运金属钠时,通常将其放入煤油或石蜡等矿物油中,主要是为了( )。
- A:防止碰撞
- B:防止被盗
- C:防止与空气中的氧和钠接触
-
金属钠遇水时发生剧烈反应并释放大量氢气而造成火灾,此类火灾只能用下列( )灭火。
- A:二氧化碳灭火剂
- B:水
- C:砂土
-
当爆炸品发生大量撒漏时,应( )方式处理。
- A:用土覆盖就地掩埋
- B:用水湿润
- 撒以锯末或棉絮等松软物收集后
- 报请公安或消防人员处理
- C:收集起来
- 重新放入包装容器中
-
正确处理易燃液体泄漏的方式是( )。
- A:用水冲刷至地沟、下水道或河流中
- B:用火点燃使之燃烧完
- C:用松软材料吸附后集中
-
火灾发生的三大要素是( )。
- A:着火源、可燃物、助燃物
- B:空气、热量、可燃物
- C:电源、空气、热
-
下列不属于着火源的是( )。
- A:电火花
- B:静电
- C:紫外线
-
当( )着火时,禁止使用砂土覆盖。
- A:散装爆炸品
- B:汽油
- C:硫酸
-
当( )着火时,禁止用水灭火。
- A:碳化钙(电石)
- B:红磷
- C:硫磺
-
运输易燃气体途中遇有火情必须迅速扑救,应将未着火的气瓶迅速移至安全处;对已着火的气瓶应使用大量( )喷洒在气瓶上,使其降温冷却。
- A:雾状水
- B:热水
- C:碱性水
-
道路运输易燃液体,车上人员不准( ),车辆不得接近明火及高温场所。
- A:吸烟
- B:进食
- C:喝水
-
当( )燃烧时会产生剧毒的五氧化二磷等气体,扑救时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。
- A:黄磷
- B:铝粉
- C:萘
-
当( )着火后,被水扑灭只是暂时熄灭,残留物待水分挥发后又会自燃。
- A:萘
- B:铝粉
- C:黄磷
-
当( )着火时,可用水灭火。
- A:汽油
- B:苯
- C:硫磺
-
当( )着火时,不得用水作为灭火剂。
- A:铝粉
- B:硫磺
- C:萘
-
镁粉发生火灾时,应使用( )灭火。
- A:水
- B:特殊干粉
- C:二氧化碳
-
氧化性物质撒漏后,应使用( )工具来收集处。
- A:惰性材质
- B:金属
- C:纸质
-
运输盛装碳化钙(电石)的钢桶中通常充入( )稳定剂,确保运输安全。
- A:水
- B:煤油
- C:氮气
-
毒性物质酚化物发生火灾时,应用( )扑救。
- A:水
- B:酸碱灭火剂
- C:泡沫灭火剂
-
爆炸品通常采用( )灭火。
- A:水冷却法
- B:窒息法或隔离法
- C:砂土覆盖法
驾校推荐